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丨环保所4项技术入选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主推技术

作者:杜瑞婷 杨鹏 王慧 来源:成果转化处 2024-06-28

经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环保所养殖业污染防治创新团队研发的“农业有机固废酶解高效腐熟关键技术”“养殖肥水精准安全还田技术”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创新团队研发的“集约化生态田园43-543系统构建技术”“京津冀农区外来入侵植物‘三精准+三生态’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入选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主推技术。

本次遴选工作立足京津冀三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际,聚焦绿色低碳、节本降耗等高效抗逆主导品种与成熟适用、效果显著的重大农业技术模式,对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京津冀三地农业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环保所入选的4项主推技术,将有效推动区域集约化农田生态转型,加强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对京津冀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ZWGK0/TZGG152022/202406/t20240605_6642908.html)

【技术简介】

“农业有机固废酶解高效腐熟关键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酶促降解快速发酵的新技术方法,将农业有机固废进行高温(80℃)酶解,产品达到《有机肥料》(NY/T525-2021)标准要求,可将传统的条垛式或槽式发酵20天缩短至3小时、减少物料氮损失30%以上、杀灭病原微生物99%以上、提升肥料有机质含量10-30%、减少发酵工程占地80-90%。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好氧发酵工艺存在的降解效率低、发酵周期长、设施设备占地面积大、温室气体和恶臭产排量大、氮素损失严重、工艺适应性差等行业瓶颈问题,适合畜禽粪污、秸秆、菌渣菌棒和尾菜等单一或混合农业有机固废的高效转化,该技术在京津冀鲁豫等10个省市开展了推广应用,并成功入选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生态环保部(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2023年)。

农业有机固废酶解高效酶解原理图

“养殖肥水精准安全还田技术”针对规模养殖场肥水还田利用过程存在的养分特征和损失规律不清,适宜的还田技术、装备和标准缺乏等问题,从肥水还田利用的养分特征、技术装备、模式标准等方面,构建了规模养殖场肥水还田利用过程中水肥耦合的定量化模型,创制了原位快检-速算配肥-精准施用一体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创建了三大主粮肥水还田利用的技术模式与标准体系,突破了种养结合“最后一公里”的技术瓶颈。该技术以天津粪水还田基地为核心开展技术示范,在山西、河北、宁夏等地开展技术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5854.9万亩,养殖场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6%以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经专家组综合评价该项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2.png

肥水精准配施还田系统

“集约化生态田园43-543系统构建技术”针对集约化农田大面积单一化种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农田生产力下降等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障碍等问题,系统运用“4良”(良生、良田、良法、良制)和“3田”田内、田边、田外”进行农田生态系统整体设计和重构,创新集成“田内”5项多样化种植技术,“田边”4项生态廊道构建技术,“田外”3项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20%-50%,示范区粮食产量在不减少的同时,品质得到有效改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5%至25%,农田氮磷流失减少40%以上,农药减少30%以上,综合收益提高10%至12%,该技术在我国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推广应用,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集约高产、节本增效、低碳环保、农民增收的目标,推动了区域集约化农田生态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农区外来入侵植物‘三精准+三生态’绿色高效防控技术”针对传统防治技术对生态环境友好性差、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性弱等问题,在京津冀农田入侵植物危害发生和抗药性监测的基础上,根据作物栽培模式、土壤墒情以及除草剂特性,研发了高效、低毒、低残留、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的农田外来入侵植物绿色高效防控技术。该技术体系集研究、开发、试验、示范为一体,先后在黄顶菊、节节麦等入侵植物已经传入并严重发生的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推广应用130.1万亩。通过该项技术的实施,有效控制了黄顶菊和节节麦等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和蔓延,减少除草剂施用量50%以上,新增总产值3392.2万元,总节本增效7806万元,累计增收节支1.12亿元,为提高农作物产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紫花苜蓿替代控制           农田多样化种植调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