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天津市农田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工程中心介绍

作者: 来源: 2023-09-22


【基本情况】

天津市农田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工程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组建于2014,是从事农田系统生态强化与环境治理的省部级工程中心工程中心通过搭建开放式科技服务平台,为农田生态与环境修复的产业化提供实用技术和新技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和工程咨询服务,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培养和凝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心现有研发人员41人,其中,固定人员30人,客座人员11人,博士18人,研究员5人。


1.png


【平台定位及研究方向】

工程中心面向农业产地环境安全、农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依托环保所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田固碳培肥、农田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农田安全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研发,建立农田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相关标准体系,着力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环保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


【科研条件】

工程中心有办公场地600平方米,实验室1000平方米,试验基地40000平方米,温室、网室等实验辅助用房1600平方米。拥有ICP-MS、气/质联用仪、气谱、液谱、原子吸收等大中型精密仪器设备70多台,仪器设备总值700万元。检测范围包括土、水、大气、生物及农产品等,可承检标准139项,检测参数465个。



【合作交流】

工程中心牵头举办“2017年绿色高效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及研讨会及第577次香山科学会议。先后派员参加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高级研修班、全国有机农业联盟会员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有机农业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推动可持续集约化农业技术和相关政策研究

在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助(SAIN)国际合作项目、全球环境基金(GEF-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48项目等支持下,工程中心与英国伦敦大学东亚与非洲学院(SOAS)、东英吉利大学(UEA)和阿伯丁大学瑞士联邦农业科学院、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阿莫斯特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建立广泛的合作与联系。


【主要业绩】

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0余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6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0项;依托工程中心发表论文150(其中SCI论文40,著作8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0项;培养研究生14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36名。获中华农业科技进步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0余项。

牵头承担中国农院创新工程协同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组织院14个创新团队,协同推进任务实施,开展核心示范区试验示范。推动构建华北平原(山东齐河、庆云河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海江苏)和华中丘陵山区(湖北十堰和陕西安康)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技术模式,基于农田生态系统管理重构作物条带化轮间作、生态廊道构建、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构建和非农斑块生态强化技术体系。指导山东齐河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试验示范,齐河县获农业农村部首批支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

为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专家组成员,参加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和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组织的有关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规程、技术方案编写等,指导河北、山东、广西和西藏等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完成河北清苑、广西东兴和广西武宣3个试点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入侵植物、入侵病虫害和入侵水生动物)普查任务,完成山东省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工作。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方案解读、普查实施和物种识别等相关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各县市3000余人。

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城郊环保型高效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天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约化农田循环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城郊环保型多功能高效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的支持下,构建了区域农田养分高效安全管理指标,建立了区域农田分区施肥图层,制定了养分资源可视化精准配置方案,提出了城郊农业生产过程产排废弃物综合管理体系以及农田氮磷流失综合阻控体系相关技术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科技新成果推广节目播出,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联系方式】

依托团队: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创新团队

工程中心联系人:王慧、刘红梅

联系电话:022-23611802

TOP